首页 > 头条

产业集群发展驱动!汕尾农林牧渔增产、农民增收皆居全省前列_世界信息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23-02-04 13:14:04

岭南春早,人勤春更早,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冲锋号角已然吹响。2022年,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汕尾等9个地市的农林牧渔业产值同比增长率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5.4%),实现高速高质发展。汕尾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还跑赢了当地生产总值的增速,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227元,增长6.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位,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有序、成效显著。


(资料图片)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全省第四

好山好水,天下汕尾。数据显示,2022年, 汕尾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1.07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省第四,而渔业则成为汕尾市一产产值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分行业看, 农业产值121.47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7.79亿元,增长11.2%;牧业产值33.81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131.67亿元,增长10.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6.34亿元,增长9.6%。 从主要农产品产量看, 粮食产量44.46万吨,增长2.6%;水果产量45.17万吨,增长9.8%;水产品产量63.36万吨,增长7.3%;生猪出栏量92.29万头,增长3.0%。

一产产值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汕尾市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新乡村产业发展的努力。 据了解,汕尾市在实施《2022年汕尾市粮食安全行动方案》,持续落实《汕尾市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的同时,狠抓农业发展平台建设,着力构建“跨县集群、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格局 。

以甘薯为主导产业的陆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2022年,陆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实现了汕尾市创建国家级产业园“零”的突破,此外,陆丰水产产业园和陆河油柑产业园等2个产业园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截至目前,汕尾市共创建了1个国家级产业园,12个省级产业园,1个产业强镇,171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国家级示范村镇8个,省级专业镇12个,省级专业村121个。

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精优势特色产业”的思路,汕尾市还不断推动“新三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深度融合发展,做强特色品牌,形成特色品牌的区域优势。截至目前,全市培育了国家级、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分别达到21个和36个,粤字号农产品品牌35个,市级农产品品牌13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形成 沿海特种水产养殖,黄江流域优质稻、优质蔬菜,东部优质甘薯、优质萝卜,山区优质青梅、油柑等一批区域产业板块。

海丰油占米种植基地。

在渔业转型升级方面,汕尾市突出“山海湖城”特色,大力发展现代渔业, 以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发展、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为主线,推动全市水产养殖业减量增产、提质增效,全面推进8个现代渔港和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3块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加速向海发展,增创更大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汕尾市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2年,汕尾市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村集体经济这一“源头活水”,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更多农民享受发展红利。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227元,增长6.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位。

据了解,汕尾市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5+2”农村综合改革等年度重点工作,在加快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活力等方面精准施策、硕果累累。继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粤东片区第一名后, 汕尾市在2021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第一名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振兴、乡村治理、农业农村投入等四项工作排在全省前三名,入选2021年考核专项工作优秀地市名单。陆丰市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唯一入选县市),海丰县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汕尾市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汕尾市注重丰富乡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推进“旅游+” ,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全市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0个,旅游风情小镇4个,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8条,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16个。 二是推进“数字+” ,着力打造数字农业。出台《汕尾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推进“产业+” 注重加工能力提升,增强一二产业融合,延伸沉香、甘薯等作物产业链条发展,推动预制菜研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

汕尾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

2022年,汕尾市持续为农村发展引入源源活水。 持续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 全年新增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9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1家、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8个。 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印发《汕尾市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探索发展特色种养型、综合服务型、优质物业型、稳健投资型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股票田”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逐渐铺开,全年新增26个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 持续激发农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 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县镇三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目前市县两级已建成,会员约1200家,设立全省首个农合联服务发展中心,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化等联合体52个,建设第一批供销农场28家、全产业链服务示范基地10家。

重点实施“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务实务实再务实。据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汕尾市将 重点实施五大行动,以更强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全市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一是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行动。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和粮食产量的稳定。

二是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行动。 紧抓坚决防止整村整乡返贫这一“底线任务”。抓牢动态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抓实驻镇帮镇扶村项目,让利益联结机制落地见效。

三是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 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平台创建、经营主体培优、农业科技创新、数字农业赋能和新业态培育“六大工程”,推动8个农业大镇创建,突出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大力推动汕尾(马宫)、陆丰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龟龄岛东、遮浪角西和金厢南3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汕尾市中远海规模化养殖零的突破。

四是实施和美乡村建设行动。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擦亮乡村振兴示范带“金字招牌”,抓好强基础、促发展、抓提升三个关键点,科学推进新建8条示范带,做实“景区化建设、市场化运营”,打造具有汕尾特色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板。

汕尾陆丰市山海湾。

五是实施集体经济发展行动。 持续深入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大力推广“股票田”“股票宅”模式,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运行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记者】陈志深

【通讯员】黎晓娜

【来源】南方农村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